【非凡70载·一冶记忆】好人好马上三线-z6尊龙官网入口

【非凡70载·一冶记忆】好人好马上三线
来源:中国一冶 作者:党群部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12日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决定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部地区建设强大的后方军事工业基地。一冶人以实现国家战略为历史使命,远赴大西南深山峡谷,投身如史诗般壮丽的“三线建设”。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本期“一冶记忆”,让我们走进一冶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世纪60年代,在山雨欲来的国际背景下,基于国家战略的考虑,党中央决定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部地区,建设强大的后方军事工业基地。一时间,数百万建设大军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浩浩荡荡,跋山涉水,挺进深山峡谷、大漠荒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称“大三线建设”。

  作为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支冶金建设大军,一冶人以实现国家战略为历史使命,再一次冲锋在“大三线建设”的前沿阵地,先后承建了重钢中板厂、峨眉七三九厂、西昌四一〇厂、江油六五四厂等重点工程和攀钢前期准备工程。一冶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高速优质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重钢中板厂是中国一冶参加“大三线”建设承担的第一项任务。根据中央的部署,为满足西南“大三线”军工和民用工业对钢板的需求,1964年9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将鞍钢第二中板厂从鞍山内迁至重庆,建成为重钢中板厂(因其主轧机辊长2350毫米,又称“2350工程” )。

  一冶接到承建重钢中板厂的施工任务后,于1964年12月11日成立了重庆指挥部,负责管理一冶在四川承建的各项任务。

  1965年1月,首批施工人员离开武汉西上。当时,大批职工刚刚从安徽、江西和辽宁等地施工归来,但当了解到建设西南“大三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便再次整装出发;有的职工在家只停留了数日就毅然随队入川;不少职工是在车上、船上度过1965年春节。这样,仅2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施工队伍和机械装备的转移工作。到工程正式开工前夕。一冶集结到中板厂工地的计有2个工程公司、6个工程处和机关工作人员共3500人。施工高峰时,职工总数超过6000人。

  在集结队伍的同时,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全面铺开,4月1日,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分土建、结构安装、设备基础和设备安装4个战役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一冶从始至终都强调了“质量第一”的原则,深入发动全体职工以优等质量打好入川第一仗。并制定了“三服从”(进度、工作量、经济核算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均服从质量)、“四不准”(没有会审图纸不准施工、没有施工组织设计不准施工、没有做好施工准备不准施工、没有进行技术交底不准施工)、“五不交工”(质量不合格不交工、质量问题不处理好不交工、不成龙配套不交工、技术资料不全不交工、留有尾巴的不交工)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施工中,各工种分别总结了保证质量的操作要领,如砌砖工总结出“三严”(严格控制砌体尺寸和标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分层检查制度),钢筋工提出“五不错”(钢号不错、规格不错、间距不错、接头位置不错、绑扣不错),木工提出“五度不超三”(支模长度、宽度、高度、平整度、垂直度的误差均不超过3毫米)等高标准要求,对保证工程质量都起到了良好作用。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一冶人还对施工技术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中板厂屋面工程,按照设计是卷材屋面,但重庆是一个多雨的山城,屋面工程开始时,正逢多雨季节,已做好的屋面砂浆找平层含水量高,一直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卷材粘贴标准,导致油毡迟迟不能铺贴。

  在这种情况下,一冶人琢磨出了“排气铺贴法”,就是在基层与底层油毡之间采取点粘或条粘的方法,使油毡和基层之间构成一个循环贯通的通气孔道,并在屋檐、檐口或女儿墙等部位留出通气孔,这样就解决了因基层含水量高导致产生蒸汽鼓泡的问题,并且随着水汽的不断蒸发与排出,卷材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也随之增大,完全可以达到规范要求。由于准备工作周密,思想发动充分,施工组织得当,施工进度不断加快,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当年12月,中板厂一期工程便全部建成并投入生产,实现了冶金部提出的“当年准备、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要求。

  重钢中板厂的建成,结束了中国西部地区不能生产中板产品的历史。1965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到中板厂工地视察,对建设情况十分满意。当年12月2日,在全国冶金基本建设会议上,中板厂工程作为样板工程受到表彰。

  

▲ 1965年,建设中的重钢中板厂

▲ 四川峨眉七三九厂

▲ 四川西昌四一〇厂

  

▲ 四川江油六五四厂办公楼(后更名为八五七厂)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业路3号 邮编:430081 总机电话:027-68868899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尊龙凯时人生就得博的版权所有 2018
鄂icp备05008421-1

中国一冶集团
网站地图